年初至今期货配资的平台,行业结构分化较为显著,通信、电子行业分别涨66%、38%,成为本轮行情主线,而煤炭、石化、交运、建材等传统周期行业走势相对落后。
(来源:wind,数据截至2025.09.11收盘)
尽管局部板块上涨斜率较为陡峭,但多头情绪主导的格局未见明显拐点,资金从小微风格抱团,转向产业聚焦,万亿市值龙头股工业富联连续涨停,科创50、创业板等双创宽基ETF也呈现较好的赚钱效应。
有不少投资者感叹:没想到AI持续的时间这么久。
那么为什么AI主线那么强?低位板块还有坚守的意义吗?行情何时出现拐点呢?
围绕大家的问题,综合各家券商观点,我们试图寻找答案:
Q1
展开剩余91%AI主线为什么“强者恒强”?
以往震荡市场环境下,投资者习惯认为:涨多了的板块应该见好就收、而低位的板块接着有轮动机会。
但在流动性充裕的上行趋势环境下,“强者恒强”特征显著,多是受政策扶持、产业趋势向上、估值和情绪低位反转的三大因素驱动。
本轮AI行情,政策上,8月刚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即将进入具体落地;产业趋势上,海内、外都已经有业绩验证,目前尚在算力环节,下游AI应用渗透率还有潜在发展空间;估值和情绪上也尚未过热。在这样的背景下,资金没有必要转向低位板块。
低位板块即使估值处于吸引力区间,目前国内经济仍处于摸底缓升阶段,若基本面预期没有改善,股价弹性和估值弹性都相对一般。
参照A股历史上的趋势上行行情,即便行情中间出现补涨轮动,但前期领涨的主线行业在后期继续走强。如2005/6/6-2007/10/16、2014/6/20-2015/6/12、2019/1/3-2019/4/22,尤其是最近一轮产业趋势下,全球半导体景气周期与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市场估值分化没有收效,高估值主线行业跑赢低位行业。
再看美股历史上,趋势行情中,高-低板块的估值收敛,也存在类似的规律。(来源:华金证券,广发证券)
Q2
AI产业趋势有哪些新的催化?
如果说8月份的加速上行是因为2025年中报秀出“真业绩”,那么近期回调后重回上行,是因为又出现了新的预期。
1)海外美股AI产业走向纵深:
与AI初期一样,是海外映射逻辑,但已经从局部主题概念拔估值,走向产业赋能的商业兑现逻辑。
老牌咨询巨头甲骨文因AI焕发新生,与OpenAI签署3000亿美元(2.14万亿元人民币)算力大单,股价单日暴涨超35%,继英伟达之后,也成为一代算力风向标。
海外AI算力基建正从"投入期"迈向"收获期",形成了"算力投入→商业变现→再投资"的正向循环。还将继续提振产业链估值空间,即戴维斯双击行情。
2)国际投行点赞国内算力巨头:
8月26日,高盛发表调研报告认为:即使新易盛和中际旭创的股价近期大幅上涨,但两者估值依然合理,同时大幅上调其目标价。理由基于:
①供给持续紧张与规模优势;②关税风险消除;③产品价格下跌速度放缓。
3)国产替代趋势向好:
8月份新发布的DeepSeekV3.1大模型,针对性适配下一代国产芯片,理论上标志着国产替代向“芯片-大模型-应用生态”闭环发展,提振了AI全产业链共同推进国产替代的信心。
(来源:华尔街见闻,上述个股为5G通信ETF、创业板人工智能ETF的重仓股,不作为个股推荐)
Q3
AI主线短期有调整风险吗?
在短期斜率与长期预期下,资金充分换手,进行一段时间的盘整,也不是一件意外的事情。
这应当视为主线的“节奏风险”,而非“主线切换”风险。
但即便有调整,也会通过行业内部高切低来消化。例如从海外算力切入国产算力,从AI上游算力轮动到下游应用。
具体方向上,未来AI行情可能扩散的方向为:
1)软件应用:国内开源大模型快速进步有望增强AI应用落地信心;
2)港股互联网:美国新一轮降息周期启动对外部流动性敏感的港股科技弹性更大、国产算力替代加速后下半年大厂资本开支有望提速、大厂加码投入后AI应用进展有望进一步提速,板块有望从外卖内卷趋势回归AI趋势和科技成长趋势。
Q4
其他板块何时迎来资金“高切低”?
总结历史规律,明显的高低切一般出现在两种情况:
一是主线行业出现调整时估值分位数多超过80%、成交额占比分位数也偏高,导致资金向低位轮动;
如2007/1/17 地产成交额占比分位数超过 98%,2015/1/8 建筑装饰成交额占比分位数超过95%,2019/3/7 通信成交额占比分位数接近 90%等;
二是政策收紧或外部事件偏负面使得大盘出现调整,前期涨幅靠后、估值较低的行业可能阶段性占优。
如2007年2月央行升准并3月加息,2015年1月证监会敲打“杠杆牛”,2019 年3 月证监会监管政策收紧等。(来源:华金证券)
Q5
哪些板块可以作为辅助配置,对冲AI主线回调的波动?
由于当前市场处于极低利率环境,过往压力位、估值分位对短期行情的“上限”与“经验”难以构成制约,诸多过往“经验”大概率在本轮周期中失效。
不过,从波动控制对冲视角,选择“低位看涨期权”也不妨是一种思路,周期资源、光伏、消费电子等对利好敏感板块可以作为对冲波动的选择。
同样从政策扶持、产业趋势向上、估值和情绪低位反转的三因素出发,筛选出“反内卷”周期反转可能是重要的辅助配置。
目前出现明显亮点的有:风电/锂电/医药研发/部分军工的基本面复苏顺畅;储能链的部分细分,步入反转拐点附近,具备关注价值。
此外,以绝对收益思维,配置保险、石油航运等央企红利方向,可进一步强化组合稳定性。(来源:广发证券、中信证券)
Q6
本轮AI主线引领的行情,何时有“见顶”风险?
除了成交量、突发事件等,还可以对比上一轮2013-2015年“互联网+”,目前各指标距离历史峰值,都有较大距离:
1)行业涨幅是否触顶:
上一轮TOP10二级行业平均涨幅峰值446%;本轮平均涨幅仅110%,相当于上一轮峰值1/4,指数层面或仍有上行空间。
2)赚钱效应是否充分扩散:
上一轮“百日新高个股占比”最高达64%,意味着超过六成个股同步创出阶段新高;本轮行情,“百日新高个股占比”一度于2024年10月初冲高至65%后回落,近期阶段高点25%,与64%峰值或仍有差距,行情仍处“龙头领涨”阶段,未全面扩散。
3)资金是否过于拥挤:
成交TOP10的二级行业占比均值33.3%、峰值53%;本轮行情至今均值36.8%、峰值45%,尚未突破50%的“过热警戒线”,整体处于“活跃但未极端”的状态。
4)公募有无加仓空间:
上一轮TMT行业公募基金平均持股比例最高8.28%;本轮行情,截至2025年上半年为5.73%,约为峰值的七成,近期还有赎回和新申购,整体预计:公募未来或仍有加仓空间,或成为推动行情进一步演绎的重要力量。
(来源:天风证券,数据截至2025.09.09)
其他增量资金维度:
①监管资金和保险作为两大蓄水池,类似于提供流动性支持,起到逆周期调节效果,锁住下行风险;
②居民存款搬家和美元资产外溢作为另外两大蓄水池,暂时还没有显著流入A股市场,但是也可以作为后续增量储备,尤其是如果有特朗普访华或者Q4会议的重要trigger(触发);同时,国内保险利率上限下调、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大幅提升,让这两大蓄水池的水位进一步提升。(来源:广发证券)
上述参考资料来源:广发证券、中信证券、天风证券、华金证券等机构研报。
相关ETF
【AI算力】如5G通信ETF、创业板人工智能ETF华夏、人工智能AIETF、芯片ETF、科创半导体ETF等;
【AI应用】如游戏ETF、消费电子ETF、机器人ETF等;
【港股AI方向】如恒生互联网ETF、恒生科技指数ETF、港股通科技ETF等;
【高切低辅助配置方向】如储能含量高的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军工含量高的航空航天ETF、CXO含量高的港股通医疗ETF等;
也可以关注覆盖AI产业链的宽基ETF,估值低位,同时覆盖医药等方向,风格相对更均衡:如科创50ETF、创业板ETF华夏。
上述ETF规模较大、流动性都比较好,持仓行业、个股权重分布有所差异,投资者可根据自身偏好和行情轮动的节奏,酌情选择。
《研报掘金》持续更新
下滑查看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以上仅作为服务信息,观点仅供参考。提及个股不作为推荐,不作为投资依据。
指数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或承诺。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实际净值变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上述基金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作为指数基金,可能出现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等风险。
此外,ETF产品特定风险还包括: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等。
上述跨境ETF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 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T+0特别风险提示:上述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变动不代表基金净值表现。
科创板特别风险提示:投资于科创板,会面临科创板机制下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退市风险等。
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法律文件期货配资的平台,判断是否和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发布于:北京市